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09-26
長照勢必成為未來趨勢,
台灣從長照1.0到2.0的差別是什麼?
這篇文章帶你看懂核心精神。
先來介紹長照1.0
依據衛福部資料,長照十年1.0(96-105年):
一、計畫目標:
建構我國完整長照體系,保障身心功能障礙者獲得適切服務,增進獨立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質,維持尊嚴與自主。
- 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多元連續性服務。
- 保障民眾獲得符合個人需求的長照服務。
- 支持家庭照顧能力,分擔家庭照顧責任。
- 建立照顧管理機制,確保服務提供的效率與效益。
- 政府經費補助,提升民眾使用長照服務的可負擔性。
- 確保長照財源永續維持,政府與民眾共同分擔財務責任。
二、服務對象:
- 65歲以上老人。
- 55-64歲山地原住民。
- 50-64歲身心障礙者。
- 僅IADLs失能且獨居之老人。
三、服務原則:
- 以服務提供(實物給付)為主,現金給付為輔。並以補助服務使用者為原則。
- 依民眾失能程度和家庭經濟狀況,提供不同補助額度。
- 超過政府補助額度,使用者全額自費負擔。
四、失能程度分為輕、中、重度三級。
五、經濟補助:
- 一般戶:政府補助70%,民眾自付30%。
- 中低收入戶:政府補助90%,民眾自付10%。
- 低收入戶:政府全額補助。
六、服務項目:
- 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
- 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
- 老人營養餐飲。
- 長照機構服務。
- 交通接送服務。
- 居家護理。
- 喘息服務。
- 社區及居家復健。



長照1.0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依衛福部資料
一、長照服務對象服務範圍待擴大。
二、長照人力資源短缺,待培訓發展。
三、偏鄉地區服務及人力資源不足。
四、預算嚴重不足,服務與人力資源發展緩慢。
五、補助核定額度與服務品質未能適足回應民眾期待。
六、家庭照顧者支持與服務體系仍待強化。
七、長照服務項目未能彈性回應民眾多元需求。
八、服務輸送體系散置,未能集結成網絡。
九、行政作業繁雜,影響民間資源投入參與意願。
十、長照服務資訊系統待積極整合。
十一、長照政策宣導須加強。
轉型成為長照2.0
依衛福部資料
一、長照2.0計畫目標:
實現在地老化、多元連續性服務,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提升長照需求者與照顧者生活品質。
1.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發揮社區主義精神,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安心享受老年生活,減輕家庭照顧負擔。
2.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建立照顧型社區,提升長照需求者與照顧者生活品質。
3.延伸前端初級預防功能,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
4.向後端提供多目標社區式支持服務,銜接在宅臨終安寧照顧,減輕家屬照顧壓力。
長照1.0和2.0的差別


服務對象擴大
- 新增50歲以上失智患者。
- 除了原本55歲以上失能山地原民,新增55歲以上失能平地原民。
- 只要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經過失能評估,符合資格,即可使用長照服務。
- 65歲以上,經過失能評估,符合資格,即可使用長照服務。
- 失能等級由輕、中、重度3級,轉變成1-8級失能程度,第2級以上尚符合長照服務補助資格。
延伸閱讀:長照服務怎麼用?一篇文章帶你看懂

服務項目增加
- 原8項服務項目,新增「失智照顧」、「原民社區整合」、「小規模多機能」、「照顧者服務據點」、「社區預防照顧」、「預防/延緩失能」、「延伸出院準備」、「居家醫療」9項服務。
- 長照ABC整合服務。


總結
- 長照1.0十年計劃奠定長照服務輸送體系及服務資源的基礎。
- 長照2.0擴大服務對象、整合服務模式、提升照顧連續性。積極推動前端預防與後端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