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03-21
羅馬歐文(英文)字體從古典手寫到現代造型,
Ynes介紹9款常見的羅馬體,
內附筆記學習單,加速吸收與熟練。
帶你進入羅馬歐文(英文)字體的世界。
羅馬體Roman是什麼?
- 羅馬體是起筆與終筆有裝飾突起(襯線)的字體,與無襯線體相對應。
- 橫向和縱向筆畫的襯線粗細不一致,字體產生強烈對比,易認性高,而適合應用於內文。
- 誕生於15世紀,歷史較無襯線體長,字體差異頗大,分成5大類,「威尼斯Venetian」、「古典Old face」、「過渡Transitionai」、「現代Modern face」和「粗襯線Slab serif」。
- 羅馬體造型從義大利經過法國、荷蘭到英國。
- 羅馬體靠右邊的筆劃都比較粗,因為在手寫文字時代的沾水筆應用。
延伸閱讀:「10款常見歐文(英文)字體-無襯線體介紹」

3大襯線種類

9款羅馬體歷史年表

參考資料「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
Jenson
緣起
1996年由美國Adobe公司發表的字體,設計者為羅伯特·史利夫巴克(1470尼可拉斯·詹森)。
特色
- 威尼斯風格。
- 尼可拉斯·詹森設計的字體的復刻版。
- 與Centaur造型相似,Jenson結構較扎實,更適合用於內文。

Centaur
緣起
1915年由英國蒙納公司發表的字體,設計者為布魯斯·羅傑斯(1470尼可拉斯·詹森)。
特色
- 威尼斯風格。
- 尼可拉斯·詹森設計的字體的復刻版。
- 筆畫間對比不明顯,保留強烈手寫風格。例如,e的橫線斜斜的。
- 襯線尖尖的,斜斜的。

Garamond
緣起
1531年起源於法國的字體,設計者為克勞德·加拉蒙。
特色
- 古典風格特色:數字延伸到下伸部、4的頂端沒有開口、W中央部分交叉。
- 弧形襯線。
- 有名到被搭便車,名稱為Garamond有一千種以上,常被認為有相關。例如,ITC Garamond是Jean Jannon製作的系列。
- Garamond沒有斜體,會參考克勞德·加拉蒙的助理羅伯特·古拉爵設計的Granjon斜體來代替。
- 1984年,蘋果電腦開發Apple Garamond。

案例

Caslon
緣起
1725年起源於英國的字體,設計者為威廉·卡斯倫一世。
特色
- 古典風格。
- 完整重現手寫文字A、T、Z。
- 使用於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內文。
- 受到荷蘭活字印刷影響,Caslon筆畫間對比較不明顯,適合用於長篇文章。
- 不同公司會復刻Caslon,製作電腦用字型。例如適用於標題的「Big Caslon」、原味呈現的「ITC Founder’s Caslon」。

Times New Roman
緣起
1931年由英國蒙納公司發表的字體,設計者為史丹利·莫里森、維克多·拉登。
特色
- 過渡風格。
- 1932年英國泰晤士報更換嶄新、易認性高的Times New Roman。
- 造型縱長、襯線細、筆畫較粗,適讀性高。
- 收錄大量文字與符號,實用程度遠大於其他字體。
- 與德國萊諾公司生產的Times Roman相似。

案例

Bodoni
緣起
1970年左右起源於義大利的字體,設計者為強貝迪士塔·波特尼。
特色
- 現代風格。
- 極細襯線 hairline serif。
- 縱向和橫向筆畫粗細相差甚遠,乾淨俐落。
- 造型少了傳統手寫感。例如,e的橫線是水平線。與早期羅馬體完全不同,出現於18世紀後半。

Didot
緣起
1970年左右起源於法國的字體,設計者為費爾曼·第德。
特色
- 現代風格。
- 極細襯線hairline serif。
- 與字母主要筆畫的骨幹強烈對比更甚於Bodoni。
- 造型少了傳統手寫感。例如,e的橫線是水平線。與早期羅馬體完全不同,出現於18世紀後半。

案例

Clarendon
緣起
1845年由英國鑄字場Fann Street Foundary發表的字體,設計者為羅伯特·貝斯里、班傑明·福克斯。
特色
- 粗襯線風格。
- 現代感,又有無襯線體的影子。
- 2很像手寫文字,筆畫底部向上翹,起始端有一顆圓球狀。
- 經常使用於標題和內文強調處,沒有斜體。

案例

Rockwell
緣起
1934年由英國蒙納公司發表的字體,設計者為法蘭克·H·皮爾波。
特色
- 粗襯線風格。
- 給人踏實穩定、休閒感,經常使用於童書。
- 擁有方形襯線,襯線甚至和原本字體筆畫一樣粗。Slab指方形,有厚度的板子。
- 易認性高,符合幾何學結構,適用於標題。
- A頂端襯線為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