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09-11
這集持續邀請到容菱,
分享台北市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
以及她「從限制中看到可能」的社工職涯思考!
分享決定唸社福所的思考歷程
- 大四可以嘗試先修碩班的課,考慮適不適合唸研究所。
- 後來決定唸原本的學校(文大),考量學校老師和資源最熟悉,也可以早點完成碩士論文畢業。
分享台北市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
- 字面上來看,是以服務單親和弱勢家庭的婦女為主。
- 也會接觸到家庭中的小孩,除了較單純的經濟扶助外,服務面向還延伸到親職教育、就業諮詢等。
- 北市各區都有一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會依區域的特色、人口特質去客製服務計畫。
例如:萬華-性產業服務的婦女。
大直-中高齡婦女(45歲以上)較多,服務計畫重點之一。
一天的工作內容和流程長怎樣?
- 個案紀錄:電話、訊息聯繫,物資發放。
- 社會局公文處理、核銷、成果報告。
- 設施設備:公司大樓水塔清洗、消防建管設備檢查。
- 執行方案:邀請講師、製作DM招生宣傳、活動報名。
- 育兒友善空間,接待民眾。
- 個案前來中心找社工。
先前經歷了多元的社工領域後,畢業後選擇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的原因?
- 婦女和單親之前也沒有接觸過,有先上官網去了解服務內容,不排斥,想挑戰。
- 家裡是服務業,會頻繁跟社區民眾互動,也會接觸到單親媽媽帶小孩。
延伸閱讀:社工領域怎麼選?多元領域的社工樣貌
問過主管,為何可以在婦女領域待那麼久,都沒有換過?
陪伴服務對象經歷低潮,協助她們重建信心,可以出來找工作到自立,好好生活,過程很感動。
「從限制中看到可能」的特質,如果有聽眾焦慮自己的不足,因為某個選擇會失去哪些,你會給的建議?
- 我很幸運的是選擇到喜歡的科系,確定想繼續深耕。
- 以比較的心態去面對自己和他人,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差,無論是擁有的資源或優勢,轉換成跟自己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很足夠。
- 接納自己的不足,再繼續前進。
- 關於失去,任何選擇都會有失去,失去是正常的,我們不可能每樣都得到。
- 做了選擇,至少給自己一段時間的承諾好好參與其中(2-3年)。
- 焦慮的話,可以找信任的朋友或前輩聊聊,但最終選擇權還是在自己手中。
- 好好照顧自己,把心靜下來。

讓自己靜下來>先暫停往外搜尋,先往內看自己(你是誰、你有什麼特質、你想要什麼)>思考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得到才會真正的開心
你認為的社會工作樣貌是什麼?
陪伴者,像路燈一樣,白天(狀態好)的時候不需要燈,晚上(低潮)若在陽明山上沒有路燈就會非常可怕,在低潮時,若有一雙手能夠協助,會很重要。
你後續的職涯規劃?
後續還是會想要挑戰青少年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