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09-11
社工領域那麼多,
要怎麼選擇呢?
這集來賓是從大學時期,
就積極接觸多元領域社工樣貌的容菱
簡單介紹學經歷
- 畢業於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和社會福利學研究所。
- 大學的2次實習分別是在青少年領域和桃園家庭服務中心(綜合性領域)。
- 還接觸過兒童、身心障礙、新移民和藥酒癮領域。
社福系和社工系有什麼不同嗎?
- 社福系受的訓練和2次實習,都是畢業後可以直接當社工,以及可以考社工師的資格。
- 大三大四,會有較多福利行政和政策的課程。
- 社工服務除了直接還有間接服務,畢竟直接服務是和政策息息相關。
中介教育的青少年領域分享
- 中介教育是青少年對於學業成就感低落或中輟或有其他議題而無法適應所謂的主流教育。
- 學校輔導室追蹤孩子狀況,加上詢問孩子意願,會轉介到所謂學園,主要學術課程時數較少,較多興趣課程,如街舞、爵士鼓、烘焙。
- 青少年個案的樣貌會有「課業興趣低落,待在家裡,曠課多」、「被貼上壞小孩標籤,學習過程有犯錯,不喜歡回家」等。
- 社工需要跟少年討論,他們來上課的規定和權力。以及處理家庭、人際、情緒、未來職涯和司法議題。
印象深刻的事
- 督導回饋,看起來是好好小姐,可以跟少年有更多的碰撞,碰撞未必壞事,但沒有想給自己更多的挑戰或突破那道牆,就少了很多火花,多了這些碰撞,可以看見少年更多不同的樣貌。
- 社會氛圍或教育,會把社工營造成是好好小姐/先生,很有愛心,不一定會被鼓勵有衝突。
- 對某領域會有自己的想像和給它們貼的標籤,它們「應該」是怎樣,但世界很大,與其侷限在自己的想像裡,不如跨出去接觸,尤其學生時期,學校會有很多資源和機會可以去接觸。

桃園家庭服務中心分享
-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底下,每個行政區都有家庭服務中心。
- 服務對象多元,包含兒少老婦殘、街友、新移民。
- 會跟學校輔導室、醫院、當地里長、安養中心聯繫,進行資源上的往來。
- 接觸個案工作、團體工作、方案工作、社區工作。
印象深刻的事
- 高風險家庭/脆弱家庭:
家庭因為貧窮、犯罪、失業、物質濫用、身心障礙,家庭功能不足,陷入高風險,會有社工的介入和協助。
- 小孩照顧小小孩的照顧責任、小孩的早熟、不想回家。
- 繼續當社工的動力:
社工或許也是個過客,陪伴個案走一段路,讓個案知道自己有很棒的地方,有不同的選擇,陪伴他創造多一些的成功經驗,認為自己也是有價值的。
「社工領域那麼多,怎麼選擇?」,你會給聽眾的建議或能採取的第一步是什麼?
方法一 大膽假設
你有好多的領域都不排斥,就大膽去實際接觸多元的社工領域,得到反饋。
方法二 刪去法
第一集「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
延伸閱讀:「不當社工,那要做什麼工作呢?」
- 刪去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
- 刪去後,保留的選項,去找學長姐或老師請教和討論。

- 想像和實際接觸後可能是會有落差的,不用太焦慮自己是否做了所謂「對的」選擇,而是能夠保持覺察,保持彈性的調整與應變。
- 如果不想做直接服務,也可以選擇找間接服務或經濟補助為主的單位。